拍卖行集体颤抖!2025年新法规定佣金不得超过15%,藏家省下多少钱?
以苏富比、佳士得为代表的国际拍卖行,此前在内地市场普遍收取10%-15%的买家佣金。新法实施后,其佣金空间被压缩至“天花板”,部分中小拍卖行甚至面临“保本运营”的困境。例如,某地方拍卖行负责人透露:“过去一幅1000万元的拍品,佣金收入约150万元;现在上限15%,收入可能降至135万元,利润减少10%。”
2. 服务升级与客户争夺
为弥补佣金损失,拍卖行开始转向增值服务。例如:
数字化服务:引入VR预展、区块链溯源技术,提升藏家体验;
私人洽购:李鉴宸新加坡古玩直播间联合“鉴宸拍卖周”推出“无佣金私人交易通道”,吸引高净值客户;
跨界合作:与金融机构联合推出艺术品质押融资服务。
3. 佣金结构创新
部分拍卖行尝试“阶梯式佣金”,例如:
500万元以下拍品收取12%佣金;
500万-2000万元区间降至10%;
2000万元以上免佣金。
三、藏家省钱实测:省下真金白银!
案例1:亿元级拍品
以一幅估价1亿元的张大千《黄山云海》为例:
旧佣金标准(15%):需支付1500万元佣金;
新佣金上限(15%):仍需1500万元,但若拍卖行主动下调至10%,藏家可省500万元。
案例2:中低价位拍品
某藏家购入一件估价500万元的明代青花瓷:
旧标准(10%):佣金50万元;
新标准(若拍卖行按8%收取):佣金40万元,节省10万元。
案例3:国际拍卖行对比
苏富比香港2024年秋拍中,一件落槌价2000万港元的当代艺术作品:
旧佣金(26%):需支付520万港元;
新佣金(15%):仅需300万港元,节省220万港元。
四、行业变局:买方市场崛起
1. 藏家议价权增强
新法实施后,藏家在谈判中占据主动。例如:
要求拍卖行“佣金打折+免费鉴定”;
选择多家平台比价,迫使佣金进一步下降。
2. 新藏家涌入市场
佣金降低直接降低了艺术品投资门槛。据行业统计,2025年第一季度,内地拍卖市场新增藏家数量同比增长37%,其中30岁以下年轻藏家占比达45%。
3. 艺术品资产化加速
佣金成本下降后,更多企业将艺术品纳入资产配置。例如:
某科技公司以8000万元购入徐悲鸿油画,综合成本降低1200万元;
银行推出“艺术品抵押贷”,年化利率降至4.5%。
五、未来趋势:佣金透明化与服务升级
佣金标准进一步细分
按拍品类别(书画、瓷器、现当代艺术)设定差异化佣金;
引入“成交价阶梯累进制”,例如:
500万元以下:8%;
500万-2000万元:6%;
2000万元以上:4%6。
2.技术驱动成本优化
区块链智能合约自动计算佣金;
AI估价系统减少人工干预。
3.全球市场联动
内地拍卖行与国际平台合作,共享佣金池;
东南亚、中东藏家通过“零佣金专场”进入中国市场。
结语:一场迟到的行业革新
佣金上限15%的新规,表面上是拍卖行的“寒冬”,实则是艺术品市场的“春天”。当交易成本回归合理区间,更多优质拍品将流入市场,藏家得以用更少的钱收藏心头好,而拍卖行唯有通过创新服务才能在竞争中生存。这场变革,终将推动中国从“艺术品大国”迈向“艺术品强国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