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难怪《红楼梦》当时被禁,你看原名为何叫《石头记》,隐喻太大胆
《红楼梦》最初的名字叫《石头记》,为什么呢?第二回就找到答案了。雨村道:“去岁我到金陵地界,因欲游览六朝遗迹,那日进了石头城,(甲戌侧批:点睛神妙。)从他老宅门前经过。街东是宁国府,街西是荣国府,二宅相连,竟将大半条街占了。(第二回《冷子兴演说荣国府》)
贾雨村说他去了石头城,见到了宁国府荣国府。甲戌本的批注也很有意思,说“点睛神妙”。说“石头城”三字可谓是点睛神妙之笔,我看还不如叫“点题之笔”。书名叫《石头记》,贾府在石头城。红楼梦的故事发生在贾府,那就等于说发生在石头城,红楼梦是贾府的故事,就等于说是石头城的故事,那《石头记》岂不指的是“发生在石头城的一段旧事”。
那么真正的石头城在哪里?古代叫金陵,现在叫南京。这个地方有什么特殊之处呢?南京是什么地方啊?那是大明朝的开国之都,1356年,朱元璋攻占集庆,改为应天府。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,以应天为京师,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,迎来历史上的第二次高峰。
明初京师总人口约70万人,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、人口最多的城市,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,修造历时达27年的南京明城墙,是世界上第一大城垣。鸡笼山麓的国子监学生多达近万人,还有日本、朝鲜等国的留学生在此学习。
南京明朝初期一般还是叫金陵,那时候没有统一全国,后来明朝全国统一,把北元驱逐,朱元璋先是封开封为北京,金陵为南京,凤阳为中都,后定顶金陵,改名京师。皇太子朱标早年死了,他儿子皇太孙朱允文被朱元璋制定为继承人。
朱元璋一死,朱允文开始削藩,燕王朱棣谋反,然太监告密京师空虚,朱棣趁机从北平打到京师,京师金川门守将是谷王朱炆与李景隆开门投降,京师陷落,宫中大火,皇后自焚而死,皇帝朱允文带着3岁太子跑出京城,从此下落不明,次子被朱棣囚禁于凤阳40年,朱棣灭功臣十族,上万人被清洗,他在京师做了16年皇帝,觉得心不安,迁都北平,把北平改名北京,京师改名南京,视为留都,保留六部。
而当时的《石头记》,实际上隐写的是“明亡清兴”改朝换代的历史!在《红楼梦》的第十二回里有一段关于“风月宝鉴”的神话故事,讲的是一个叫贾瑞的青年居然纠缠荣国府的大管家王熙凤!结果被凤姐狠狠地戏弄了两次,没想到他不思悔改,继续痴迷于此,搞得他病入膏肓,眼看就要小命不保,这时来了一个道士,给了他一面“风月宝鉴”,也就是镜子,并叮嘱贾瑞只能照反面,而千万不可照正面,这样三天之后他的病就会好了。
当然最后贾瑞没有听从老道士的话,最后自己也就死掉了。我们都知道《红楼梦》一书有好几个书名,其中一个名字就叫做《风月宝鉴》,而贾瑞拿的就是“风月宝鉴”,这是作者给我们说看书不要看正面,要看到文字背后隐藏的事情。
“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。都云作者痴,谁解其中味。”“陋室空堂,当年笏满床;衰草枯杨,曾为歌舞场。”哪种家境可以见到“笏满床”?不是王侯以上身份的家庭,我想是不可能见过这样场面的。这三个字在《红楼梦》出现两次,一次是甄士隐给《好了歌》作注释的第一句,一是在贾府去道观,听戏时点了《白蛇记》、《满床笏》,《南柯梦》三出戏。可以想象,能见到满床笏的是什么人?肯定是王室皇室中人,或者是其直系亲眷!
这就难怪《红楼梦》当时被禁了,你看他原名为何叫《石头记》,作者这样的隐喻实在太大胆了。
读《红楼梦》艺术性作品,品《红楼梦》独特人物个性特征!本文是红楼梦大讲坛《红楼梦》的一点点认知与见解,很高兴能在这里我们相知,感谢阅读!
声明:图片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告知立即删除
本文由红楼梦大讲坛原创,欢迎读者留下你的见解和看法一起交流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